产品中心
西京学院_院校信息库_阳光高考
来源:安博体育官方下载    发布时间:2024-07-01 00:32:25

  机械工程学院现有机械硕士研究生专业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智能制造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交互设计等个本科专业。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学院是陕西省“师德先进集体”、陕西高等学校本科教学管理工作先进集体、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单位。学院建有工信部“高档数字控制机床与机器人”专精特新产业学院。

  学院设有大学生工程训练中心,占地面积约8000余平方米,建有44个实验室,拥有大型仪器设施855台套。该工程训练中心拥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线个、省级人才教育培训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近五年来,承担了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

  30余项;签订横向课题25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70余篇;授权专利54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80余项;获得省级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完成全国工程教指委课题5项;承担全国工程教指委在线项。现有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共2000

  余人。学院格外的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近五年来,在全国“互联网+大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机械制图大赛、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挑战杯”等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励80余项,省级奖励300余项。学院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之路,在30多个大中型企业建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院注重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与法国英科工大开展了“3+1+2”的联合培养项目。

  土木工程学院是我国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领域重要的人才教育培训与科学研究基地。学院

  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办学特色鲜明,行业优势显著,毕业生供不应求、岗位起点高、待遇优厚且事业发展快。学院设有土木工程、工程建设价格、工程管理和智能建造4

  个本科专业,土木工程为陕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工程管理为陕西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工程建设价格为校级特色专业;学院拥有土木工程、水利工程2个一级学科和土木水利领域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获“

  2019年度陕西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先进集体”“陕西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陕西省教学名师1人”“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1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1人”“陕西省千人计划1人”“陕西高校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4人”“第十四届陕西青年科技奖1人”“陕西省研究生教育先进个人1人”“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2个”等荣誉。学院近年来取得了一批教学科研成果。获陕西省教学成果奖3

  项,陕西省一流本科课程《工程测量》;出版教材10余部;作为依托单位承担国家级项目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1500万元以上;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3项。学院拥有陕西省混凝土结构安全与耐久性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陕西省建筑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重点实验室总面积3000

  余平方米,拥有30000kN压力试验机、15000kN多点协调加载系统、GCTS混凝土/岩石三轴试验机、GDS土动三轴试验机、复杂环境模拟实验系统、工业CT、核磁共振仪、傅里叶变红外光谱仪、MTS万能试验系统、凝固硬化过程测量系统、岩石/混凝土发声仪、混凝土3D打印机等先进实验仪器设施。学院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人才教育培训质量为目标,践行“匠心精神

  +艺术素养”教育方法的理念,培养“下得去、守得住、勇担当、有作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院师生秉承“厚德、深基、匠心、筑梦”院训,凝心聚力,奋发有为,全方面推进学院高质量发展。

  MAud)”研究生教育的院系。现开设有1个审计专业硕士、2个第二学士学位(会计学、审计学)和3个本科专业——会计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审计学(陕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财务管理。建有财务大数据分析(Financial Big Data Analytics)、CPA(中国注册会计师)、ACCA(国际注册会计师)、CMA(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IA(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等教改实验班。会计学院教师近年来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外国学者研究基金项目1

  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获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1项,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等省部级课题50余项;发表CSSCI、SSCI(含ABS-4)及SCI等论文30余篇;获得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探讨研究优秀成果奖软科学1项、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3项、西安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项。学院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全院上下格外的重视并积极组织本科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通过竞赛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会计学院财经类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建设,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对促进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本科生曾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税法知识大赛全国第六名、全国高校企业价值创造实战竞赛(

  EVC)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会计与商业管理案例竞赛国家级一等奖、“中华会计网校杯”校园财会大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福思特杯”全国大学生审计精英挑战赛获得本科组二等奖、陕西省第七届“福思特杯”大学生数字财税技能竞赛本科组特等奖、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铜奖、全国青少年啦啦操精英赛第二名等。20余支社会实践团队被上级各类新闻媒体报道150余次,4支社会实践团队、10余人先后被团中央、团省委表彰。会计学院拥有陕西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人才教育培训模式创新实验区、省级教学团队等4

  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现有省级研究中心1个,校级核心科研团队1个。现代审计与绩效管理研究中心是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要是做审计与经济高质量、债务防范、生态治理等主题的绩效研究。近年来,主办、承办会计、审计类国际学术会议10余场。同时,为逐步提升本科生和研究生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学校成立“Accountaholics”核心科研团队,在科研引领和学生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培养方面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会计学院先后有近20

  名毕业生入职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百余名学生考取国内外知名大学研究生或高质量就业(教改实验班高质量就业占比超过60%),用人单位满意率逐年提升。

  年,是西京学院重点学院之一。学院在发展历史中,先后开设了工艺美术、电脑艺术、艺术设计、美术学、动画等多个专科和本科专业,历经机构重组与资源整合,于2014年定名为设计艺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在设计、美术与书法领域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在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动画、产品设计、美术学专业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学院下设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动画、产品设计、美术五个教研室,建有数字印刷、产品设计与模型制作、动画原创、光与空间、书画临摹、陶艺、漆艺等近20

  个实验室。学院教室均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与校外企业合作建立了多家校外实训基地,教学实践实训条件完备。拥有稳定敬业和较高素质的师资团队。艺术设计专业分别被评为陕西省特色专业和陕西省民办院校重点扶持专业。学院获得国家人文社科艺术学项目和省、市、厅各级科研项目、教改项目三十余项;先后编写出版教材及专著十余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核心期刊论文百余篇;学院与德国杜塞尔多夫DCKD

  设计师协会主办了三届“文化交融——中德艺术交流与设计教育论坛”、与清华大学、韩国首尔大学、日本东京艺术大学、云南大益茶业集团举办了第五届“茶境国际茶文化交流展”,学术交流期间,先后有荷尔弗里德哈根拜格、迈克尔舒尔茨、腓特烈瓦格纳、亚历山德拉马提尼等三十余位国内外设计专家担任学院客座教授,为学生授课;学院多幅师生作品分别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之星设计艺术大赛”、“高原高原-中国西部美术展中国画年度展”、“陕西省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美术作品展”和“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重大赛事活动,获奖百余人次,部分作品被国内外专业机构收藏。设计艺术学院始终倡导以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为传承之本,在“新文科”背景下,依托西京学院工科优势和陕西民间造型艺术与设计研究中心平台的资源优势,坚持立德树人,主动适应区域与行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培养人格健全、基础知识扎实、专业实践能力强、勇于创新,能从事美术、设计领域实际在做的工作的行业应用型人才,着力打造具有“匠心精神

  电子信息技术是国家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全球科学技术革命稳步推进,智能化转型方兴未艾的背景下,西京学院电子信息学院应运而生。

  学院设有电子信息工程、人工智能、自动化、机器人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和应用化学6

  个本科专业,其中,电子信息工程、应用化学与自动化专业均为省级一流专业。拥有电子信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有陕西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

  个,三秦学者创新团队1个,省师德建设示范团队1个,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4个。聘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优青和青年千人各1名。学院拥“陕西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领军人才”、“陕西省师德标兵”、“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陕西省青年杰出人才”等人才称号教师25人,学院教学科研环境优越,建有陕西省可控中子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安市高精密工业智能视觉测量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省市级科研平台5个,与多家行业有名的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电子信息实验教学中心1个。与40余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伙伴关系。学院建立了“教

  -学-练-赛”为特色的应用型人才教育培训模式,支持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近三年获国家级奖项100余项,省级奖项300余项,其中,获“互联网+大赛”国家级铜奖2项,省级金奖4项,银奖20余项。当前,人工智能、机器人、智能控制等新兴技术已成为产业升级的核心支撑,各行业对电子信息类人才的需求会有明显增长,电子信息学院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计算机学院是西京学院重点建设学院之一。以培养基础扎实、专业实践能力强,勇于创新的高素质计算机应用型人才为办学目标。学院设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个全日制本科专业、1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升本专业和1个计算机技术领域专业硕士培养点,并与西北大学联合开展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其中,物联网工程专业为陕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学院各专业办学定位准确、特色鲜明、成果突出、就业率高,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和好评。学院现有教师90

  余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32%,副高以上教师占比69%。学院拥有陕西省教学名师1人,陕西省师德建设示范团队1支,硕士生导师26人,被陕西省教育厅评为“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近年来,学院教师承担科研项目6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30余项,科研经费到账5000余万元;学院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共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和CSCD检索1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获批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科技进步奖多项。学院拥有2700

  余平方米的实验场地和2000余万元的实验仪器设施。建有“西安市智能康复人机共融与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市级重点科研平台和“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研究中心”校级教科研平台,学院现在已经成为“工程教育与产业人才教育培训联盟-实践能力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陕西省人才教育培训模式创新实验区”、“陕西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学院等多项部省校级育人基地。学院与广州粤嵌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工信部蓝桥杯软件学院等多家企业深度合作,广泛开展“项目绑定”、“订单培养”和“卓越工程师”的实践教学模式。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强,竞赛成绩突出。近年来,学生主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100余项;学科竞赛获省级以上奖项400余项,学科竞赛实现全覆盖;以学生为发明人授权的发明专利10余项。“十四五”期间,学院将建设一流师资、搭建一流平台,建成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

  年获批陕西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拥有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点1个,电子商务(陕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城市管理、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和金融科技5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1400余人。学院教师中高级职称占比80%

  ,其中陕西省教学名师1人、校级教学名师3人,博士学位11人,教师中3人受聘省市政府委员会。电子商务教学团队是省级教学团队,《电商助农实践》课程教学团队是省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学院建有智慧商务实验实训教学中心、智慧连锁经营产业学院、陕西民营经济与中小企业发展研究院。学院与阿里巴巴、京东、美林数据等50余家建立了校企合作伙伴关系。近5

  年,学院教师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出版专著10部、教材29部,完成省级以上教科研项目51项,荣获省级以上教科研奖励8项,在省级以上教学比赛中获奖40余人次。学院遵循OBE教育方法的理念,近5年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得国家级奖项750余人次,学生成功创业注册公司170余家,50余名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3%以上,就业质量稳步提升,人才教育培训质量深得社会好评。

  传媒学院下设新闻学(省级一流专业)、网络与新媒体(新文科建设试点专业)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校级特色专业)。学院开办新闻与传播类本科专业已有15年时间,定位于为传媒行业培养人格健全、创新意识强、理论知识扎实、业务能力强、适应媒介融合发展需求的创新应用型传媒人才。在专业建设上,突出面向新文科建设的“新闻传播学科与计算机科学科、艺术学科”交叉融合特色,注重跨学科、高水平、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型占比达

  60%),努力践行立足地方需要、服务地方的目标宗旨,确立了校地政企协同育人的理念,构建了“校内+校外”“走出去+引进来”“工作室+校内实践平台+校外实习基地”三维双联动模式,与行业专家共建专业建设委员会,与腾讯大秦网、陕西电视台、新浪网等60多家媒体及企业通过定向式培养、项目合作、顶岗实习等方式深度合作。近五年,教师共发表中英文核心论文60

  余篇,承担省级以上纵向课题30余项,服务企业的横向课题项目40余项,出版专业教材及专著8部。获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批陕西省一流课程3门。师生在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大赛、外研社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比赛中获奖200多项。学院现有多功能影棚、全媒体数字实验室等9

  个专业实验室;动静工作室、蓝鲸工作室等7个学生实践工作室。西京学院智媒体传播研究中心与西京智媒体国际论坛,充分的利用校内外科研资源,学科交叉、跨界融合,聘请校内外新闻学、计算机等学科领域专家学者,以及智能媒体行业领袖,组成专兼结合的科研队伍,与行业企业组织广泛合作,是以智能媒体传播应用研究为主的学术科研机构。

  西京智媒体传播研究中心的主要任务包括:关注人工智能等与新闻传播相关的前沿技术动态;总结行业经验,探索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规律;构建智媒体科学实验与教学实践平台;举办国际国内智能媒体传播研讨会议,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组织编写与智媒体相关的课程教材;整合校内外资源,开展智能媒体传播应用类项目研究。目前已成立了三支研究团队:智媒体与文化传播研究团队、大数据与高等教育舆情研究团队、智媒体创作研究团队。

  西京学院乡村振兴直播产业学院和研究院以《中央国务院关于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和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宣言》为指导,在陕西省商务厅、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乡村振兴局及陕西多个县、镇、村的支持下,由西京学院传媒学院和陕西华谷天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共建。校政地企协同,产教融合,将产业学院建设成为陕西最大的、具有引领和带动作用的现代化“全媒体乡村振兴人才孵化基地”、有一定的影响力的“乡村振兴直播产业”研究基地,实现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融合模式创新。

  )西京学院外国语学院是西京学院成立最早的二级学院之一,其前身为人文科学系、外语系、人文与教育学院。

  学院遵循“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具备国际视野、人文素养、匠心精神和双语能力的人才,精准传递文化内涵,为教育、经贸、商务、旅游、外宣等领域培养重要语言服务人才,服务国家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学院坚持以语言为工具,聚焦地域文化,融合“语言

  +文化+教育”特色,利用语言优势推动中西文化交流。在掌握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的同时,注重文化融合,引导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2023年,学校成立国际教育学院与人文与教育学院合署办公。学院设有党委会、院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负责学院各项事务的民主决策。下设综合办公室、教务科、教研科、学生科、语言教育中心等科室以及12

  个教研室(团队)。目前,学院开设翻译硕士研究生专业和汉语国际教育(中小学教育和对外汉语教学两个方向)、英语(英语教育和英语翻译两个方向)两个本科专业,在校生1200余名。同时,承担全校大学英语、研究生英语、大学语文、小语种等多门课程及留学生的教学工作。

  年成立医学护理系,2017年更名为医学院。医学院下设综合办公室、教务科、学生科、实验教学中心四个职能部门,设10个教研室,其中“基础医学形态教研室”为西京学院第二批“金牌教研室”;建有校级科研平台“生物医学研究中心”。现有护理学和医学影像技术2个本科专业。医学院的发展目标与定位紧密结合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发挥特色和优势,坚持以医学教育为本,以培养高质量的医学人才为核心,通过加强教育质量、科研能力、医疗服务水平、学科建设、精英人才培养、社会需求适应等手段,不断提高医学院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

  个党支部,重视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注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行为规范管理,形成了以“院领导-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队伍”为特色的“四位一体”管理模式。现有团委、学生会2个学生管理组织,急救协会、医学影像协会、青马社3个学生社团。医学院团委曾荣获2021年团中央暑期社会实践百佳实践项目,2022年团中央“镜头下的三下乡”优秀团队两项,2023年全国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千校千项”项目优秀团队、2023年陕西省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优秀团队。爱心医疗社会实践团、“妙绘东方,韵诵中华”志愿宣讲团入选2023年全国大学生志愿宣讲团。学院先后建设先进的实验教学中心,现有医学护理实验中心、医学影像技术实验中心和生命科学馆。总建筑面积约4500

  ㎡,拥有各类设备600余台(套),仪器设备总值4000余万元。其中,生命科学馆被命名为“西安市科普教育基地”。近年来,建有《生物化学》1

  门省级一流课程;主编、副主编、参编教材11部;专著3部;承担国家级、省部级、校级科研课题9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CSCD收录27篇,SCI收录12项;发明专利20余项;荣获“陕西省教科文卫体系统五一巾帼标兵岗”“西京学院抗疫先进集体”“西京学院师德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签约长安医院、通用环球中铁西安医院为西京学院附属医院,与陕西省肿瘤医院、西安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在医教研方面有深度合作关系,与唐都医院、交大一附院、浙江医院、深圳第三人民医院等50

  年,其前身为思想政治教育部。学院下设院务委员会、学院办公室、教务科及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人文与民间传统文化教研室等7个教研室,另设有两个科研平台——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党史研究中心。学院现已形成一支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高层次人才为引领、优秀青年教师为梯队的年龄、学历及职称结构较为合理,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稳步提升的师资队伍。

  余篇,获批校级重点课程建设项目3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10项,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15项,先后有11名教师荣获陕西省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教学能手和教学骨干荣誉称号,获奖数位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学院教师共发表科研类论文60余篇,其中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3篇;出版著作9部、教材4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1项、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2项、省级科研课题26项、其他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学院硬件基础设施齐全,附设有中国历史教育馆、中国人精神谱系展馆、资料室、教学档案室和会议室等,拥有较为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数据库资源,能够满足学院教师教学科研需求。

  8月,学院入选陕西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培育单位,标志着学院各项事业发展已经迈上新台阶。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职工将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落实立德树人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根本任务,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陕西省可控中子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公众科学素质与文创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设有13个教学单位及机械、电子信息、土木水利、审计、美术与书法、设计等6个专业硕士点,39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管、艺、理、文、经6个学科门类。学校持续推进以“三大专业群”建设为主的专业发展规划,即以智能制造为牵引的工科专业群,以审计学、会计学为引领的经济管理专业群,以视觉传达设计为轴心的现代艺术设计,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教学改革及“四个一”研究生人才教育培训模式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尤著宏: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土(工学),国家杰青,香江学者

  张善文: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工学),西北大学兼职教授,陕西省教学名师领军人才,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

  王震: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安理工大学博士(工学),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优秀教师,陕西省师德标兵

  杜永红:教授,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教科文卫体系统,五一巾帼标兵,西安市长安区人大代表,西安市长安区监督咨询委员会委员

  孔令云: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空军工程大学博士(后),陕西省师德标兵,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省优秀教育管理人才,西安市科技智库专家,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主持人,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得者

  陈恒: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北工业大学博士(工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访问学者,陕西省优秀教师

  王祖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防科技大学博士(工学),电子学会高级会员,总装备部通信系统有突出贡献科技干部,省级重点项目评审专家,《西部素质教育》编委,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获得者

  王登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北工业大学博士(工学),省级一流课程及课程思政示范课负责人,省级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双碳专业委员会委员,校级教学名师,第五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

  张小花: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省教育工委巾帼英雄,校级教学名师,先后赴中国文化大学、明新科技大学、德田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访问研修并担任参访团随行口译员

  苗宗成: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陕西科技大学博士(工学),陕西省高层次特支计划科学技术创新领军人才,陕西省秦创原科学技术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

  傅少君: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武汉大学博士(工学),英国伯明翰大学访问者,陕西省重点实验室负责人

  马亚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博士(工学),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

  罗滔: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武汉大学博士(工学),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博士后,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陕西省高校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

  冯祥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工学),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陕西省高校青年杰出人才,西安杰出青年科技人才

  赵玉真: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工学),陕西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负责人,陕西省高校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

  高山: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工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访问学者,陕西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负责人,陕西省高校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陕西省中青年科学技术创新领军人才

  田少鹏: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理学),陕西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负责人,陕西省高校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

  张翠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科技大学博士(工学),陕西省高校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

  秦效宏: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士(管理学),校级教学名师,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负责人,西安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陕西民营经济与中小企业发展研究院院长

  李静: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大学博士(工学),全国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电子线路课程授课竞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

  袁克阔: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工学),陕西省高校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

  李如松: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工学),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核心成员,第十一届陕西青年科技奖获得者,陕西省高校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

  宋文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北工业大学博士(工学),陕西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负责人,陕西省高校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

  潘晓东: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曾在中央美院油画系和俄国绘画大师梅尔尼科夫油画讲习班研修,中国西部油画艺术研究中心主任

  冯旭: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美术学),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2024年,我校共有217名硕士研究生顺利毕业,其中4名考取博士研究生;